2025年7月7日16时45分炒股配资官网开户,进入小暑节气。小暑,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,标志着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。
“暑”意为炎热,“小”表示程度尚轻,此时天气虽已炎热,但尚未达到一年中最热的程度,正如古人所言“小暑至,盛夏始”。全国范围内高温天气持续,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季节即将结束,转入伏旱期,北方则进入高温多雨的“三伏”前奏,万物在暑气蒸腾中蓬勃生长。
小暑物候
初候,温风至:热风开始吹拂,不再有凉风,空气中弥漫着暑热的气息,象征着夏季的炎热正式来临。
二候,蟋蟀居宇:蟋蟀离开田野,躲到庭院的墙角下避暑,表现出动物对暑热的自然适应,也提醒人们注意避暑。
三候,鹰始鸷:老鹰开始在高空中盘旋,练习捕猎技巧,展现出夏季生物活跃的一面,同时也象征着阳气的旺盛。
小暑起居
一是顺应时令,调节作息:小暑时节,白昼依然漫长,阳气旺盛,宜晚睡早起(建议不迟于23:00入睡,5:30-6:00起床),清晨可练习八段锦或太极拳以调和气机。午间高温时段宜小憩30-60分钟,调养心神,避免心火过旺,但午睡不宜过长,以免影响夜间睡眠质量。
二是防暑降温,清暑解热:室内温度宜控制在26-28℃,湿度保持在45%-55%之间,可使用空调但避免直吹。外出时做好防晒措施,重点保护头部、颈部和脚踝,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品,如藿香正气水。可煮绿豆百合汤或冬瓜薏米汤代茶饮,清暑解热。
三是轻薄透气,通风防潮:全天候宜穿棉、麻、丝等透气、吸湿性能良好的轻薄衣物,避免穿着深色紧身衣物。勤洗澡更换衣物,选择吸湿性好的棉质内衣。尽量避开中午12点至下午3点高温时段长时间户外活动。居家应保持通风,可使用风扇辅助空气流通,但避免直吹身体。女性可准备防晒衣帽,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伤害。
小暑饮食
一是清补健脾,益气生津:多食莲藕、黄瓜、西瓜、苦瓜等清热解暑食材,推荐冬瓜排骨汤、绿豆薏米粥。减少油腻辛辣食物摄入,避免加重体内湿热。可适量食用鸭肉、鱼肉等性凉肉类,滋阴清热。
二是养心安神,增酸益脾:夏气通心,可食用百合莲子羹、银耳枸杞粥,以养心安神,补益心血。适当增加柠檬、乌梅、山楂等酸性食物,生津止渴,疏肝解郁,和胃健脾。
三是尝鲜应季,清热解火:西瓜、甜瓜、桃子、葡萄等时令水果可适量食用,搭配菊花茶、金银花茶或薄荷茶清热解暑。南方地区可饮用绿豆海带汤清热解毒,北方则适合喝荷叶粥消暑解渴。小暑时节可适当食用一些苦味食物,如苦瓜、苦菜,以清心火。
运动建议
避开中午高温时段,选择清晨6-8点或傍晚18-20点进行慢跑、游泳、太极、瑜伽等舒缓有氧运动,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。户外运动可携带便携式小风扇或湿毛巾降温,室内运动注意通风。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,避免大汗淋漓耗伤津液。
情志调养
夏季易心火旺盛、情绪烦躁,可通过冥想、阅读、听轻音乐、品茶等方式静心养性。《黄帝内经》提示“使志无怒”,遇事闭目深呼吸数秒,平复情绪,可按揉太冲穴、内关穴疏肝理气,安定心神,保持平和心态,避免情绪波动过大。
穴位养生
小暑养生重在“清心火、健脾祛湿、安神宁心”,可重点按摩以下穴位:
1. 曲池穴(肘横纹外侧端,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):拇指按压3分钟/次,每日2次,清热解表,缓解暑热引起的不适。
2. 内关穴(前臂掌侧,腕横纹上2寸,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):用拇指按压3-5分钟,调节心脏功能,缓解心悸、胸闷,安定情绪。
3. 足三里穴(小腿前外侧,当犊鼻下3寸,距胫骨前缘一横指):艾灸或按揉,健脾和胃,增强体质,提高抗暑能力。
4. 神门穴(腕部,腕掌侧横纹尺侧端,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):每日睡前按压3分钟,安神定志,改善睡眠质量,缓解心烦失眠。
小暑者,小热而不大热,养生亦当如此。顺应天时之气,清心健脾,祛湿解暑,方能在日渐炎热的夏季,守住身心的清凉与平衡,迎接即将到来的大暑酷暑。养生技巧不能取代治疗,如有明显不适或需要更全面、精准的专业调理,请及时来我院中医科就诊。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医科诊疗覆盖内科、针灸、正骨推拿等领域,除糖尿病、男科、肿瘤等优势病种外,针对日常调理、脏腑失调、劳伤虚损等,建立了完善的治疗与调理体系。
具体事宜可拨打010-63926071电话咨询,欢迎广大患者前来就诊。
中医科专家出诊信息
点击按钮查看实时出诊动态
来源:中医正骨按摩科
作者:许凌飞
排版:李春慧
责编:范晓 张洁
出品
北京世纪坛医院宣传中心
专栏入口
传金所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